【 DK專欄:導演在哪裡? — 誰說拍片一定要有導演 】
以前我還在拍片時
接了一支中興保全的搬家篇腳本
當時我手上有別的片子在忙
沒機會盯找演員的過程
我的廣告想法是以紀錄片的形式執行
把一家人搬入新家的期待與幸福情緒
轉移給觀眾。
但拍攝前三天我才看到演員試鏡錄影帶
演搬家公司的幾位像是白領階級的上班族
一群模特兒假裝用空箱子在搬家
看起來完全不真實…
再過三天就要拍了,怎麼辦?
延後拍攝、重新找演員?
還是硬著頭皮去拍個大爛片?
當腦袋一片混亂時,我提醒自己回到原點
問自己題目本質到底是什麼?
紀錄片的本質是什麼?「一切必須真實。」
我突然想到一位英國電影導演 Mike Leigh 選演員的過程。所以我決定做一個實驗,這個實驗也讓我印證了一件事:
導演的工作不是要炫耀自己的拍攝手法有多厲害,在某些狀況下,演員能夠進入角色的情境比華麗的攝影更重要...
(詳情請看文章↓)